对于拥有逾13万员工的信息安全国家队中国电子来说,一个创新的小点子能发挥多大作用?
眼下,中国电子“i+创新创效创意大赛”依托中国电子分布在全国35个城市的软件园区,正把年轻人脑袋里的各种奇思妙想“打捞”出来。一簇簇闪着创意光芒的星火,成为中国电子这艘巨轮前行的新动能。
这是一股让中国电子董事长芮晓武视为宝贵财富的青春能量。在他看来,电子信息行业竞争极为激烈,技术更新特别快,在互联网时代,电子信息行业是进行“双创”最合适的领域。“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够包打天下,jxf吉祥坊·[中国]官方网站要致力于破解网络安全难题,就要打开大门,主动建立一些‘双创’平台,把民间高手、青年奇才的创新创造才能激发出来。”芮晓武说。
瞄准青年成长“痛点”
“jxf吉祥坊·[中国]官方网站35岁以下员工占70%以上,是一群充满活力、有激情和梦想的年轻人。”作为青年的“头儿”,中国电子团委书记马新风思考更多的是,如何鼓励这群年轻人去创新追梦。
中国电子遍布全国的软件园正是创业者最需要的土壤。这里有“创业苗圃-孵化器-加速器”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,支持“双创”的基金高达40亿元。如何把这些优质创新创业资源与青年需求有效对接,中国电子团委打起了园区的“主意”。
在虚拟空间,一个名叫“小i”的小创客开始追梦之旅,它可以在中国电子各个园区得到一个免费工位。注册公司、报税,有人为它跑腿;需要导师、产业和市场资源,有人帮忙对接;哪怕钱不够用了,也能拿到园区提供的“双创”基金。
现实中,“小i”可以化身为中国电子中任意一个年轻人。为这个卡通小创客取名“小i”,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寓意,i可以是idea、internet、innovation、information等等。
“i+”大赛出现在“双创”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2016年,其实这项赛事已酝酿许久。
“2012年,jxf吉祥坊·[中国]官方网站就想在央企内部发动青年做创新创效的事,当时很多人并不认为团委能干得了。”中国电子团组织相关负责人说,团组织把青年“寓教于乐”的活动办得风生水起,可总觉得触碰不到青年内心真正的痛点。
在2014年中国电子的第四期青年大讲堂中,来自一号系统工程的熊猫液晶阵列制造部曝光科PM(机台保养)班班长林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。在大学期间,林琅创业就小有所成,毕业后他选择来到新型显示的技术一线,从零开始学习。当时作为技术支持方的夏普对一些核心技术不愿相授,通常建议购买日方贵重的零部件。“哪怕一个很小的零件,每年也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”。小伙子不服气,开始潜心研究,有时从淘宝购买一些原料稍加改造,就能解决有些被专家判了“死刑”的难题。“一个小创新,为企业省下几百万元。”这个故事打动了许多人,团组织发现,年轻人的创新力太强大了,要为年轻人创新搭建平台,鼓励年轻人敢于创新尝试。
激发央企年轻人内心的激情,鼓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创新、有突破,中国电子团组织建立起一个闭循环的创新激励机制。“一些国家重大科技奖往往是总工级的领军人物才能评上,年轻人似乎看不到出头之日。”团组织负责人说,jxf吉祥坊·[中国]官方网站把优秀的年轻人评出来,让他们看到自己价值的实现,把每个人的创新基因调动起来。
青春“6+1”开启双创新模式
反对声随即涌来。有人认为,团组织搞“双创”就是小打小闹,比起央企动辄百万、千万级的高大上项目,这点小创新不值一提。还有所属企业领导担心,央企如果“双创”搞得热火朝天,留不住人了,怎么办?
在一片质疑声中,中国电子团委也犹豫了,找党组去汇报。“党组坚决支持你们去干,支持年轻人不断创新,也希望通过你们能够倒逼企业转型,革自己的命”。芮晓武态度坚决地给出了答案,同时提醒:“在央企搞‘双创’必定要伴随大刀阔斧的改革,体制机制的问题一定要去碰,只要你们守住底线、程序合规,大胆去尝试。”
在中国电子内部,更多人认为“双创”能激发央企员工的活力,保持创新的愿望和动力,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工作的创新,经过时间的历练一定会看到成果。
一次对央企自身转型改革的倒逼开始了。在征求了7个部门的修改意见并通过集团批准后,《中国电子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实施意见》出炉了,以青年为主体,充分发挥团支部、基层团委作用,在科技部、生产运营部、人力资源部、军工事业部等部门鼎力支持下,推动青年开展创新工作,成立100个青年创新工作室、实施100项青年创新重点项目、表彰100名青年创新领军人物、创造100项青年创新成果,引导青年立足岗位、面向市场、锐意创新。
这是中国电子“双创6+1”新模式中的一个“1”。在这套制度保证下,陆续建起一个平台、一个空间、一次大赛、一个论坛、一项基金和一批青年创新创效基地,目的就是要发现青年创新人才,为企业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。
全力以赴创新梦
北京寸土寸金的未来科技城,中国电子“奢侈”地把800平方米的空间留给了青年创客。这是中国电子党组用实际行动给予的支持。这个主题为“YU见未来”的空间,是未来科技城首家央企“双创”基地。
为了打造有温度、有激情、有活力的同城“双创”文化,从“YU见”这个名字,到内部装修设计,完全由青年做主,通过“双创”,去激发央企青年创客的活力。
如今,中国电子依托在全国35个城市、超过300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,建立了上海浦软国家级孵化器、珠海南方软件园孵化器等8个实体孵化器,建成了萤火工场、OVU创客星、爱酷空间等多种形式的众创空间,“双创”实体平台面积近30万平方米,线上线下进驻团队超过5万个,孵化上市企业49家。
针对现实中青年缺乏交流与合作的平台,青年参与度低,归属感不强等问题,中国电子建立起青年员工服务平台“My盟(麦萌)”。同时,团委引导成立青年“互联网+”创新工作室,由长城网际、中软、集团总部、电子六所的青年员工跨界组成项目小组,鼓励协同创新成果。
员工在平台上发布的众筹信息,能直达遍布世界各地的十几万员工身边,这就是“My盟(麦萌)”强大的功能,如今,集团内部不少活动都是在线上“众筹”完成的。
改变并不容易。央企青年平时工作大多是围绕本职岗位进行创新,这种成果如何被市场认可?“集团办一场创新创效创意的大赛,真正把青年创客推到舞台中央。”集团公司党组出了新点子。
大赛邀请了央企以外的、园区入驻的一批优秀团队参与,希望通过外部力量激发内部员工的动力,发生化学反应。一场场路演下来,问题暴露出来了,比起来自市场的团队路演时的侃侃而谈,一些央企技术团队,虽然有很好的技术,却不擅长表达市场,无法把项目表述得淋漓尽致。
不过,一批优秀青年创新人才也从大赛中脱颖而出。电子六所的蒯亮是国家控制实验室的工程师,他的创业项目是与自己业务不搭界的“大数据智能整容方案分析平台”;来自中国软件的王辰申报的智能面部识别身份认证系统,已经有明确的融资意向并推向市场;还有来自中国软件金税三期项目组的青年,在出色完成金税三期任务的同时,创新性地提出很多个增值服务项目。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创新创意,都在中国电子闪着光。
本文摘自:《中国青年报》